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成武縣 > 正文
作者: 來源: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1-22 09:14
成武縣大田集鎮(zhèn)駐地南約1.5公里的地方,有個不足千人的村莊——四劉莊村,是由東西前后四個小自然村合成,故名“四劉莊”;因村西南有一對清代的大旗桿,故曾名“旗桿劉莊”。
在村西南一片郁郁蒼蒼的松柏樹林里,掩映著一個粉墻黛瓦的院落,這是該村的劉氏宗祠。西鄰劉氏祖塋,立有一個碑樓,內(nèi)存放著一塊石碑,碑陽刻“劉氏始祖之碑”,碑陰刻“始祖劉?!奔案魇老抵擅M,為乾隆十八年(公元1753年)所建,至今已有270余年。
碑樓前面放著一個石桌及香爐,桌前兩側(cè)分別豎立一根直刺蒼穹的清代旗桿,杉木質(zhì),桿端稍尖,如毛筆,象征文運昌盛,高8.6米。旗桿夾石為青石基座,高1.2米,長寬各0.8米,夾石底座厚0.2米。旗桿的石頭底座上,分別刻著一行秀潤華美的館閣體楷書小字“光緒二十二年立”“乙未進士”。
據(jù)考證,此旗桿為清代官員劉彤光所立。村里老人講,這里的旗桿曾有七根,歷經(jīng)130年的風雨滄桑,現(xiàn)只保留下來兩根。
據(jù)劉氏族譜記載:公(劉彤光)于清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中乙未科三甲進士。次年,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,公即尋至祖籍地劉家莊(今四劉莊)村祭祖,立旗桿以告慰列祖列宗。
彤光公中進士首任戶部主事,后改任知縣,先后署理山西文水、永寧、曲沃等地,多有建樹,口碑較好。并著有《夢蝶草堂雜著》。
四劉莊一帶歷史悠久,村東曾有一高大堌堆,經(jīng)勘探屬龍山文化遺址。清道光年間,堌堆上建有白衣觀音廟一座,現(xiàn)僅存“重修白衣觀音廟記”石碑一塊。
四劉莊成村的歷史可上溯到明初。因明軍北上攻打駐守河南開封的元軍,為躲避戰(zhàn)亂,劉氏始祖劉海從開封鼓樓大街遷徙到今四劉莊村北二里立村,名劉莊,屬巨野,為巨野縣和成武縣的交界處。當時村東有一大坑,某日一豬販夜行,不慎掉入水坑溺亡。劉氏始祖恐官府追究,遂連夜把家搬至南二里處重新立村,因此地屬成武縣管轄,根據(jù)當時“隔縣不拿人”的慣例,官府未予追究。后來,劉氏一族人丁興旺,分為東西前后四個小自然村,故名“四劉莊”。
宋聚新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淮安新聞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